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探索落实新课程标准有效路径,挖掘和培育典型经验成果,课程教材研究所实施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会聚了包括64名课标组组长和核心成员在内的270余人的研究团队、覆盖了19个实验区的927所中小学校、1万余名教师参与。经过一学年的探索,项目研究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期望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近期,本公众号将对该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摘登,敬请关注——
(一)开展基础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形成《关于东胜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实施现状的调研报告》
以教师课程标准理解中的难点和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为主要的调研目标,采取问卷法和访谈调查法,历时三个多月的数据收集、分析和整理,发现东胜区教师在落实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全国范围来讲,也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例如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键概念理解存在较严重的偏差,影响了教学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如对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等的理解,未能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程度,其中不乏一些误解和一些信息的衰减。再如,对于新课标颁布以后流行的大单元、项目式学习、主题教学等教学理念,老师们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抉择,有一种趋新、求时髦的倾向,实际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还有很多老师因为对课程标准的概念理解不准,对一些新的教学形式保有迟疑的态度,所以还在使用传统的讲授法,用低质量的问题设计来落实教学。实际上,新课标实施以后,很多教学理念并没有深入课堂中去。再如教师的基本功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包括文本解读、教学设计和学习评价能力等。此外,学校的条件保障不到位,应试倾向比较严重,特别是对语文学科这样一种养成教育、修习特点非常明显的学科。这些客观条件都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施质量。
总之,通过调研访谈,我们了解了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专题培训,初步形成教师培训体系
学科项目组立足调研中发现的真问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门别类分学段地开展了多个主题的、共计14次的专题培训。
培训过程中注重与教师的沟通协作,并且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第一年度的培训体系。这个培训体系还要继续丰富,未来我们会编成一套落实新课标师训教材,从不同方面解决教师的认识论问题,并且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给教师在不同层面落实新课标提供重要参考。
(三)遴选种子学校,研制学校课程实施规划
每个学校都需要一个基于整体思考和系统安排的完整的课程规划,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新教材相关内容逐步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但现在学校层面最大的困难在于不知道怎么做规划。学科项目组坚持“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一年对各个学校的课程实施规划,提出了一个相对简单的要求,就是在基本保持传统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每个学校至少要有三种创新:一是篇章教学的创新,二是单元整体教学,三是要尝试设计一个学习项目。同时,在这三种创新中要体现学教评一体化,学校要对课程实施中相关的需求、师资、时间、场地条件等提供完整保障。
(四)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带领教师打磨典型课例
在课程规划的框架体系下,学科项目组分段分组带领教师不断打磨典型课例,主要包括单篇教学课例、整本书阅读课例和传统文化教育的专项课例。
学科项目组认为典型课例应该具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规范性。课例的写作模式、设计理念、设计方式方面要体现课程与教学论层面的一个标准课例应有的要件及其逻辑关系。二是创新性。要能与原有的教学体现出典型的区别,要解决原有教学中的一些痼疾。例如:如何设计学习任务,使学习任务形成相互勾连的整体,能以理解还原取向或者整体取向呈现为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三是可检测性。这些典型课题每一个过程、环节都要有学理说明。在带领教师打磨课例的过程中,一方面能为其他课改实验区提供实践样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五)立足作业设计、考试命题等关键环节,开展定向研究
关于作业设计和考试评价,不只是从教育技术层面,讲作业设计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或考试评价、命题的一些基本的命题技术,而是侧重强调减负增效的育人导向,引导教师拓宽作业设计的视野,提高作业设计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教师注意不同阶段的统筹协调,重素养重实践,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反思与展望
通过一年的工作和研究,我们凝聚了一批专家队伍,形成了高效的工作机制,开展了扎实的行动研究,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得到了实验区学校、教研员和教师的高度评价。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深入课堂、面对面交流频次不足;二是由于项目刚刚开展,打磨出的规划和课例实施效果有待跟踪调查并加以完善;三是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课程改革理解程度不一,需要扎根式的长周期辅导培训;四是对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命题技术等专项问题,有待进一步组织专门调查、培训。
下一阶段将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增加深入实验区的频次,围绕重点篇目、整本书阅读、传统文化教育、考试命题研制等课题,组织课堂教学展示和专项培训。二是加大种子教师培养力度,遴选种子教师,由专家和学科秘书提供学习资源并联合指导,发挥种子教师在示范辐射方面的作用。三是定期组织专家研讨会,联合高校和中小学名师,从实际问题和实际需要入手进行理论研究,提高项目的学术深度,力争概括出典型问题和解决策略。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于课程教材研究所
微信编辑:罗妍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来,“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