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⑱】张广斌: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科学内涵 ​扎实推进专题教育课程教材工作高质量发展

张广斌 课程教材研究所
2024年11月15日 02:30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者按: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是当前教育战线的首要任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特开设专栏,刊发全所同志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的新认识、新体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

本期刊发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题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张广斌的笔谈。一起来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成教育强国须积极培育“六力”和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这为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深入推进专题教育课程教材工作,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工作部署落地见效,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一、深入开展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研究,做强思政引领力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锻造好思政课的关键所在。我们积极承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落实情况跟踪研究专项工作,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重大实践与视察地方和学校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及实施情况开展调研。通过组织现场经验交流会,与全国32个省级教育部门、75所部属高校、14所部省共建高校紧密合作,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二、深化数字教育学理论建设与实践创新,奠定人才竞争力和科技支撑力

伴随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在全球加速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扑面而来,给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带来了重大影响。顺应数字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推进数字教育学发展,对于培养具备相应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引领科技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人才竞争力和科技支撑力。我们将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立足基础教育数字化“主场”,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数字化进行基础探索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数字教育教学走向研究实验,构建数字教研共同体,开展了系列数字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为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我们积极申请设立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国数字教育教学理论建设与实践创新重点项目,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走深走实。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为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英才。

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教学改革调研成果转化,提升民生保障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教育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推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与均衡发展,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重要任务,是实现教育公平、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深入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深入了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情况,有助于推动教育资源公平共享,提升民生保障力。今年以来,我们面向全国13个省份,以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等形式,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状况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情况调研,系统总结了各地各校的先进经验做法和典型经验。后续将进一步挖掘调研成果,积极推广经验成效与应用模式,遴选一批适用于中西部地区的教学改革成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逐步缩小区域差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

四、深入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研究,强化社会协同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培育协同育人生态,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不仅能强化社会协同力,而且能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我们启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创新育人研究项目以来,坚持顶层设计与专家引领结合,坚持专题研究与教师研修结合,坚持优质资源供给与经验推广结合,持续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下一步,将以“教联体”为抓手,持续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研究,培育校家社协同育人全国展示交流平台,提升服务实验区水平,更好示范引领,构建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凝聚起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五、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扩大国际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基,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激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我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重点项目,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丛书策划编撰工作,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研究,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品牌。下一步,我们将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对外交流品牌项目,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外交流活动,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同时总结吸收借鉴国际上传统文化教育在政策方针、课程教材、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经验,形成对外交流考察系列报告,扩大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源:课程教材研究所

微信编辑:范   琪

责任编辑:雒义凡
审      核:李泽林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来,“分享”“点赞”“在看

图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 目录
上一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⑰】潘信林:深刻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 服务好国家战略需求下一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⑲】任建英:把握好“五对关系”,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改革
修改于2024年11月15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课程教材研究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