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⑭】何成刚:立足教育“三大属性” 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何成刚 课程教材研究所
2024年11月13日 08:12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者按: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是当前教育战线的首要任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特开设专栏,刊发全所同志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的新认识、新体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

本期刊发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何成刚的笔谈。一起来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

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伟业中,教学改革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2018年以来,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修订后的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课程育人体系更加健全,进而推动教学改革进入到以着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重心的新阶段。这对今后一个时期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扎实有力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一是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我们要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始终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育人目标,统领教学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方向和育人目标保持一致,同向而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此我们要开好、上好思想政治课。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我们还要充分挖掘每一门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发挥每一门课程的思政功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解决好推动其他教职员工和思政课教师相辅相成的问题”,最终形成育人合力。

二是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我们要在深化教学改革中更加聚焦教学质量提升,围绕一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例如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等,开展项目研究,探索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法策略,开发相关教学案例,为中小学教师高质量实施课程标准提供有力指导。基于教育东中西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我们要着力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开发各学段各学科体现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样态丰富的高质量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在线教研,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服务各地中小学教师跨越时空的即时学习,助力各地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内涵发展。面对教研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我们要加强五级教研工作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国家级教研机构建设,推动省市县级教研机构对标课程方案配齐配足推动工作所需要的学科教研员和综合教研员,不断提升教研队伍的能力水平,为中小学教学改革提供及时、专业的指导。着眼于建立对各地各校教学改革的可持续指导机制,我们要在教育部有关司局的领导下,积极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地方教研机构,组建指导共同体,分区域赴各地中小学校开展持续性的实地指导活动,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获得感。

三是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我们要以一体化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指导,强化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立足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主要包括提升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水平,确保科学类课程开齐开足,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优化教学装备配备和使用,以及增强校外科技馆、高校实验室等资源对中小学校科学类课程教学的支持度等。同时,我们要借鉴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创新的成果经验,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推动教学变革的无比重要性和极端紧迫性,充分认识教学改革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具有强烈的战略属性,要以扎实推进“落实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教研服务课程实施研究项目”为载体,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吸引力,推动教学改革取得实效,着力提升育人效果,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点作用。












源:课程教材研究所

微信编辑:范   琪

责任编辑:雒义凡
审      核:李泽林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来,“分享”“点赞”“在看

图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 目录
上一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⑬】孟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助力新时代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下一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⑮】陈旭芬:自觉做改革实干派 为学前与特殊教育课程教材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课程教材研究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