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各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引向深入。我们一起来看地方和学校的阶段性经验与做法——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面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深化实施的新任务新形势,南京市整体统筹学校课程实施,聚焦难点问题突破,变革教研工作方式,提升教师课程育人的能力,从而实现新课程新教材深化实施的全域推进。
一是课程改革方案的整体设计不足。部分高中偏重育分而育人意识相对淡薄,缺乏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整体谋划,课程规划研制缺位,推进举措不扎实,评估跟进不及时。二是课程实施难点问题有待破解。部分学校破解课程实施关键领域难点问题的方法不多、探索不够,课程资源相对匮乏,高校对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支持不足,校际之间经验共享不够。三是课程深化实施的举措过于单一。部分学校课程意识相对不足,课程制度建设不到位,课程实施过程缺乏反思,课程经验凝练不够,教学方式单一,影响了课程功能整体发挥和学科育人的质量及效果。四是问题导向的教研协同机制不畅。市区两级教研工作缺少协同推进机制,学科教研队伍骨干力量不足,教研方式创新不够,校本教研实效性有待提升,难以满足一线教研需求。
以《行动方案》精神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统筹规划,项目攻关,活动促进,教研协同,以评促建”的工作思路,以示范区(校)整体建设为抓手,以重点项目委托研究为载体,通过典型引路、榜样示范、教研协同和“双高”协作,全域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建设,积极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努力探寻破解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重难点问题的路径。
(一)统筹规划,精心研制全域推进新课程实施的行动方案一是明确任务,制定工作规划。南京市在全省率先出台《 普通高中布局优化总体方案(2018年—2023年)》,对标省级示范区建设任务,2020年制定了“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三年建设规划”,细化示范区(校)建设的三年建设蓝图,采取“典型引路、榜样示范、先行先试”推进策略,分步骤、有计划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工作的稳步实施。二是细化措施,落实建设方案。依据省级示范区的总体建设任务,统筹“全程安排、全面整合、全面落实、全面深化”的示范区建设进程,明晰建设工作重点,推进示范区(校)建设走深走实,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建设体系,形成了上下互联、点面结合、整体联动的发展格局。三是强化督查,夯实过程实施。市、区督导部门统筹专项督导、随机督导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等方式,研制了《普通高中课程实施质量督导评估标准》,建立“标准建构、实地评估、专项反馈、定期回访”的工作流程,采取学校自查、分级核查、适时抽查和专项督查多种方式,每年对全市普通高中开展教学视导不少于30次,有效增强学校课程育人的效果。
(二)项目攻关,合力攻关探寻破解新课程实施的难点问题一是精心梳理问题,明确攻关方向。通过对60多所高中校的问卷调查、走访座谈,梳理新课程新教材制度管理、选科走班指导、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等关键领域的难点问题,聚焦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采取破立并举的方式,组织学校集中攻关,为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供前置性的经验准备。二是强化项目引领,推动协同攻关。加强关键领域的协同攻关,采取“对照建设任务,强化市区协同,实施项目管理,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多样发展”的建设思路,签订项目委托协议,规范项目实施流程,厘清项目主体责任,确保项目研究成效。2023年,全市确立了44个“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教学保障项目”,涵盖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教学模式、校本研修模式实证构建、作业改进模式与课堂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研究。 三是加强经费保障,强化考核评估。市教育局强化项目管理实效,对重点委托项目提供200万专项经费支持。市教研部门坚持以评促建,开展项目年度专项评估活动,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取消项目资格、调整经费资助等激励措施。2024年,组织开展“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区、示范校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评出2个市级示范区和10个示范校建设优秀成果,充分调动学校推进内涵建设的积极性。四是共享高校资源,构建“双高”协同机制。利用在宁高校专家资源和学科优势,开展高校与高中“校地合作”,共建示范区项目。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共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订单式培养基础教育领军教师,玄武、鼓楼等多个区携手南京师范大学启动领航教师培训项目,展开优秀教师、管理骨干落地培训,为新课程改革赋予新动能。南京一中、南京外国语学校与东南大学开展了“数理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金陵中学在南京大学设立拔尖学生研学基地,南京一中开展“院士e课程”,有效拓宽了高校、高中“双高”协同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路径。
(三)活动促进,整体推进协同共享“双新”实施的典型经验一是借力区域主题活动实现整体推进。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区域主题研讨活动,整体提升区域课程实践的整体效果。例如:玄武区开展“课程育人与教学实践”区域推进会,鼓楼区召开“情境化主题教学”交流分享会,江宁区召开区域“同课异构”学科现场会,开设9个学科18节专题研究课,通过主题展示、专家现场点评,促进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深度理解,推动学科育人方式的持续转变。二是借势学校现场活动促进个性展示。教研部门加强校际联盟协作,搭建交流平台,凝练创建经验,促进成果共享,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例如:田家炳高级中学主办“聚焦群文阅读,构建语文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宁海中学主办“情境化主题教学”实践展示活动。先后组织市级主题汇报、现场展示活动10次,持续深化学科理解,厘清教师模糊认识,指引课程实施的正确方向。 三是借用专题调研活动深化工作反思。市级教研机构有序开展示范区(校)重点委托项目研究的专题调研活动,深入学校现场实施专业指导10余次。同时,组织全市各区教研机构开展“区域教研方式转型支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主题研讨活动,108名教研员全程参与经验交流;召开全市“普通高中校本研修与备课组质量建设”“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背景下校本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等6次现场会、研讨会,近1000名教师和备课组长参与活动,实现了课程实施经验及时分享和深入研讨。四是借助阶段评估活动强化成果凝练。市、区两级教研部门遵循“专题汇报,专家点评,互动交流,跟进完善”工作流程,定期开展示范区(校)项目评估,有序推进创建工作。定期编辑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工作通讯》,及时报道工作进展;专门制定《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管理办法》,做好教学成果的凝练总结,并借助期刊、新媒体宣传报道,扩大示范区(校)建设的成果影响。
(四)教研转型,聚焦重点有效提升课程育人的关键能力一是构建高效协同教研体系。建立支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健全纵向推进、横向联动、运行高效的教研工作机制。遵循“组建联盟、资源整合、联合教研、同伴互助、协同共进”的工作思路,组建六校联合体、协同发展联盟和差异化发展联盟,开展系列化的主题教研、现场研课、专题研讨、活动展示与考试评价等活动,共同破解制约质量提升的难点问题。组建高中学科中心组和核心组,确立市区两级教研机构“单双周半天教研”制度、学科教研定点帮扶制度、学科例会制度。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学科主题研修。二是致力于区域教研方式转型。坚持“教研指导、研训一体”工作策略,构建“需求导向、问题聚焦、解决问题、反馈修正”学科教研模式。通过常规教研,帮助教师解惑新课程的疑难问题;借力专题教研,开展新课程难点问题的集中攻关;依靠混合教研,实现新技术支持下立体化、跨时空和多维度新课程研讨交流。同时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专家指导新课程实施,持续提升教师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关键能力。 三是加强新课程优质资源建设。组织专门力量研制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建议,编制各学科学习资料等,为教师新课程实施提供了优质的课程资源。
一是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学校管理者的发展观念不断更新,基本建立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与学生发展指导,积累了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建设经验。目前,我市已有省级高中课程基地57个,市级课程基地76个,省级前瞻性教学研究项目13个,市级前瞻性教学研究项目34个,金陵中学、南师附中和南京外国语学校等3校已成功创建4个省级“学科发展创新中心”。二是统筹整合高校资源支持高中发展。利用在宁高校人才资源和学科优势,推进“双高”协同合作,开展“数理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共建中小学研学基地,有效拓宽了“高校、高中”一体化贯通式培养路径,加强了与国内一流大学联动与协作,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提供了丰厚土壤。三是专业教研引领高中优质发展。市区教研部门协同建立了“上下联动、纵横协调、整体推进、多维融合”的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并主动建构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课程研修模式,在课程指导、学科教研、质量监测、考试评价、资源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的深度理解,科学规范使用新教材,实现学科教师全员培训覆盖率100%,为全市普通高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本案例聚焦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针对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探索全域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路径,对于推动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案例紧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五大行动”十四项举措,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示范区(校)建设、重点项目研究、区域主题活动、教研转型等举措,有效推动了新课程新教材的深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微信编辑:范 琪
点击左侧链接可查阅往期“地方和学校的经验做法”系列文章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