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12月12-13日,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果展示暨“教联体”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成都市锦江区召开,会议由课程教材研究所、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政府、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共同主办,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承办。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江嵩、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副总编辑任怀民、成都市锦江区副区长万科、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局长郭夏明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重点、难点和前沿问题,总结交流家校社协同育人成功经验和典型经验做法,分学段汇报研究项目开展情况,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来自成都市锦江区等20余个实验区的近48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江嵩副所长为大会做开幕致辞,他指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协同育人工作,家校社协同育人逐渐从制度化走向国家战略,“教联体”建设作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升级版”,是推动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高度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自2020年在教材所实验区启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创新育人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以来,已面向全国东中西10余个省份,20余个实验区开展实验研究,338个项目单位开展了协同育人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在教材所有组织科研的引领下,各实验区项目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
江嵩同志还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家校社协同创新育人“教联体”建设提出了要求,他强调,各实验区要提高政治站位,凝聚育人合力;创新育人机制,探索地方模式;搭建共享平台,加强成果宣传。持续推进实验区“教联体”建设,力争让每所项目学校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共育机制,每个实验区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联体”。
会上,实验区代表、项目单位代表、专家学者、社区街道等不同育人主体围绕“教联体”建设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汇报和解读。在实验区分组讨论交流环节,幼教组、小学组、中学组、区域组的代表分别就项目推进的经验做法与下一步研究工作做了汇报交流,教材所组织专家分别对其做了点评指导,并提出意见建议。
最后,课程教材研究所专题中心主任张广斌进行大会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以交流互鉴的方式,对课程教材研究所校家社协同创新育人研究项目实施四年以来的代表性成果和典型经验进行了展示交流、总结凝练。各实验区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开展协同育人的系统深入研究,坚持政策导向,扎实推进项目研究;坚持需求导向,搭建展示交流共享平台;坚持成果导向,持续推进成果物化,推动协同创新育人研究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