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物理学科课程教学改革,交流物理课标实验研究成果及实践情况,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于2024年12月9日—13日在青铜峡实验区召开物理课标实验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专家组对活动进行了全程指导,专家组由课程教学领域权威专家组成,深入活动现场,全面评估物理课标实验研究成果及教学实践创新情况,为物理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专业引领。
图1 专家组深入调研指导,全面了解活动组织与成果
专家组会前通过视频会议多次指导青铜峡等各实验区教师关于物理课标实验教学推进、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筹备及组织等情况。会中,专家组分赴活动各个关键环节,通过实地观察、参与研讨、与师生交流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活动开展情况,精准把握物理课标实验教学实践中的落实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图2 同课异构展示多元教学,专家点评引领提升
在同课异构观课环节,围绕八年级《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九年级《电阻的测量》、高一年级《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高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等课题,来自本地及外地的8位优秀教师展开精彩教学展示。他们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体现了对物理课标理念的多元理解与实践。同课异构观课后的专家点评环节,4位资深专家针对每堂课进行了约1小时的深度分析,肯定亮点的同时,为授课教师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引导现场教师深入理解物理课标要求,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图3 专题讲座与研讨聚焦前沿,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活动期间举办的5+1场专题讲座累计时长超10小时,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李春密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玉峰博士等众多知名专家。讲座内容紧密围绕物理课标实验研究,涵盖学科前沿知识、教学方法创新、实验教学优化等多个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力推动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12月12日晚上的专题研讨聚焦物理课程实验研究工作,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心李正福副主任主持下,国家物理课标研制组组长廖伯琴等专家教授参与指导,广泛听取一线教师意见,深入探讨物理课标实验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为进一步优化物理课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4 丰富交流活动促进经验共享,推动区域合作发展
12月12日上午的集体备课展示中,山东、鄂尔多斯、郑州、青铜峡等实验区代表分享集体备课经验与智慧,促进了区域间教师的交流与合作。12月10日下午和13日上午的2次圆桌论坛,分别以“优化教学方式发挥实验育人功能”“技术支撑实验教学,数字赋能质量提升”为主题,7位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展开热烈讨论,分享创新实践经验,为物理课标实验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12月9日和11日下午的分组交流研讨,每次分4组进行,教师们积极互动,深入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索物理课标实验研究背景下教学实践的优化路径。
物理成果展示活动期间,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莫景祺,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姜俐冰、副主任高正荣,吴忠市教育局副局长柳佳伟,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贺怡等领导和专家出席相关活动,并就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改进、学校课程建设等主题进行了指导。
图5 领导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工作,现场指导课程教学优化改进
与会专家和教师对青铜峡实验区物理课标实验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活动在物理课标实验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物理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希望实验区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物理课标实验研究,加强成果推广与应用,通过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紧密合作,为全国物理学科教学改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物理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物理课标实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为广大物理教师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平台,对推动物理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