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
——北京市通州实验区简介
来源: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心 时间:2023-12-23


漕运通济 千年之城开新篇

       通州区历史悠久,历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46处世界遗产,北京在这次申遗中获批“两段两点”,其中最长一段就是通惠河通州段。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部署、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更加明确了通州区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通州教育 优质均衡促提升      

       通州教育底蕴深厚,有多所百年名校。通州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47所。其中,中学48所,小学44所,幼儿园245所,培智学校1所,职业学校2所,社区教育学校7所。在校在园学生共17万余人,在编在职教师1万余人。通州区以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建设为坚强保证,坚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维护教育公平,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教育资源布局结构优化。形成了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相对均衡、服务全面覆盖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设施体系。城区优质资源学校与城市副中心对应学校建立了“一对一”对口支持关系,实现学校间的资源共享、协作共进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构建覆盖城市副中心所有学校的优质资源网。

       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稳步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显著提升,普通高中注重多样化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稳步实施,教育资源布局持续优化,建设基于城乡学校结对的“双师课堂”体系,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全民终身学习成效显著,示范性学习型组织带动各级各类组织创新发展。

       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开展入校诊断,逐一制定改进计划,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通过管理标准化验收。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可选择的课程资源,结合学生不同发展需求和学科特点开展选课走班,构建开放性的教与学模式。

区域统筹 构建多样化育人体系

       ●顶层设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通州区明确“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的根本站位和方向,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学生发展指导工程”“资源开发建设工程”四大工程,聚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改革先行,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融合发展,建设国家级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实验区。2020年9月,通州区被遴选、确定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积极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区域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

       特色发展,建设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区。2020年,通州区被市教委确定为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深入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的深度实施,构建“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高中课程体系,探索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典型经验。

       ●项目驱动,促进资源融通共享

       通州实验区以项目为驱动,促进资源融通共享,重点聚焦教师、教研员、校长队伍提升,课程,教学,教材,评价,创新实践,区域教育提升等七个领域,通过探索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破解策略,进一步推动通州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依托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项目,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布局,在学校管理、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深入交流合作;依托高水平国际教育项目,深化对外交流,探索构建教育体制内资源与体制外资源协调、合作、共赢的现代化教育服务体系。

       ●聚焦“双减”,减负提质研修赋能

       通州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成立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课程建设项目核心组,进行课内课程与课后课程一体化设计,充分做好教育教学与课程资源的统筹。在项目式学习、研学课程、劳动课程、全学科阅读等项目中,注重整体制度设计和教学实施,探索具有通州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跨学科实践课程典型样态。

未来展望:全面育人,创建教与学的新场域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五年规划”的引领下,通州实验区将继续全面推进“18+N”项目,以18个教育质量内涵提升项目为驱动,充分发挥示范校、项目校和基地校的作用,打造学科基地、教科研基地,设置不同维度的研究共同体,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深做透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高质量落地。同时,立足区域教育发展实际,构建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的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扎实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力争成为具有首善标准的基础教育优秀教育改革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