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接海北州门源县,东连甘肃省天祝县、永登县和海东市乐都区,西临西宁市大通县,南与西宁市城东区、海东市平安区毗邻,总面积3424平方千米,辖7镇1街道11乡,294个行政村,15个社区。全县总人口40.14万人,有土、藏、回、蒙等28个少数民族11.2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8%。其中:土族人口7.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7%,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32.3%,是全国土族人口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和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被誉为“彩虹的故乡”。全县目前有各级各类学校77所(其中完全小学58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3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另有教学点14个,幼儿园54所。在校学生58216人,教职工4100名。
互助县是党中央特别关心关爱的地方。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到五十镇班彦村视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看望土乡各族干部群众,为40万土乡儿女注入了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不竭动力。同时,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互助视察指导工作,为土乡各族儿女带来了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
互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互助地区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秦时与现今的西宁、乐都、大通、湟中、门源等地区统称为湟中地。汉时隶属临羌县管辖,隋时隶属西平郡管辖,唐时由鄯州都督府管辖,宋元时期隶属西宁州,明清时期先后由西宁卫、西宁府管辖。1930年9月29日互助正式建县,1949年9月12日互助县解放,1954年2月14日正式成立互助土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互助土族自治县。
互助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互助位于西宁海东1小时经济圈内,是两市清幽消夏的“后花园”“大客厅”和丰富放心的“粮袋子”“菜篮子”。县内有全省唯一的二级机场曹家堡机场,宁互高速公路、平互大公路、威北公路、加西高速贯穿全境,城市路网体系基本形成、乡村公路通畅安全,全县陆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是全省重要的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互助山水形胜,人文荟萃。互助境内有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和人文古迹旅游资源。集中展示土族民俗文化的土族故土园景区是青海省第三家、海东市第一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北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体系完好、动植物种类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动植物王国”和“高原氧吧”;藏传佛教寺院佑宁寺号称“湟北诸寺之母”,却藏寺是清朝皇家寺院;五峰寺是古湟中八景之一;土族盘绣、土族轮子秋、丹麻花儿会等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享誉省内外。
互助物产富饶,产业厚实。互助是全省农业大县,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8,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八眉猪保种基地、北方最大的杂交油菜制繁种基地、全省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油菜和马铃薯产量均占全省的1/4,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和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互助是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和原产地保护基地,以“天佑德”为主的互助青稞酒承传400年兴盛不衰,被全国酿酒专家誉为“高原明珠、酒林奇葩”。
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6亿元,增长3.7%;规上工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亿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亿元,增长17.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813元,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83元,增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