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龙华区进一步推进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系列活动 “高中语文学科”教研活动
时间:1970-01-01

深度学习深思考,深耕课堂深研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越来越关注“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阅读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成为语文研究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学科教研模式,促进教师深入探索学科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发展教师学科核心素养,推动“深度学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项目的落地,2021年4月29日下午,深度学习改进项目龙华区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研讨会在龙华高级中学举行。龙华区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张安群老师主持活动,全区高一、高二全体语文老师参与听课学习和研讨交流。

龙华区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张安群老师率先垂范,在高一(1)班上了一节指向深度学习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谁解宝玉情》。张老师的课设计精巧,生成精彩,为大家如何上整本书阅读课做了很好的示范。

《红楼梦》大抵谈情,众多红楼儿女中,多情者首推是谁?首先,张老师从宝玉之“情”着眼,生发出“宝玉到底对谁有情?”“宝玉为何如此多情?”“宝玉处处留情,他的情都是至纯至善的吗?”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梳理作品中有关宝玉之“情”的情节,然后进行阅读方法的点拨。接着,张老师让学生分为三大组:“摔玉组”“葬花组”“龄官淋雨组”,让学生抓住关键情节进行鉴赏评价:溪水葬花,是他对自然万物的呵护之情;杏花飘零,是他对青春易逝的伤感之情;摔玉砸玉,是他对平等民主的向往之情;龄官淋雨,是他对生命本体的怜惜之情……在张安群老师循循善诱的点拨之下,同学们体悟出宝玉之“情”实质上是对清爽洁净的生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纵观整堂课,张安群老师在文本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横向穿越,纵向游走,用文本的事实、有力的引导、巧妙的点评艺术编织出宝玉丰富而绚烂的情感世界。

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高中部的吴振兴老师在高一(5)班上了一节指向深度学习的《红楼梦》导读课。吴老师从学生调查问卷出发,围绕“为什么阅读《红楼梦》”与“如何阅读《红楼梦》”两个问题,结合红学已有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研习探讨。整个上课过程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培养了学生深层的语文素养。

在评课阶段,吴老师对自己的授课进行了思路分析,强调本节课教学基于学生的问题与思考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阅读方法。

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吴泓老师做了以“将治学方法示人,让语文课表落地”为主题的讲座,从“梳理于探究”的中观理解和微观释义与操作的角度,指导我区教师关注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聚焦梳理于探究。

吴老师指出:新课标中表述的核心词汇是“实践”和“活动”,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学生“主体说”“主人说”,进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干活”!目前在课堂上,学生干的最多的是“阅读”,其次是“表达于交流”,最后还是以“写”来兜底。对“鉴赏”,特别是对“梳理与探究”不甚了了。尤其是“梳理”这种学习活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压根就没有发生过。2020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梳理”一词出现50次,“探究”一词出现64次。


继而,吴老师对“梳理探究”的定义做出明确界定。梳理指的是分类、统计、排序、列表等方法;探究指的是观察、审视、聚焦、放大、比较、辨别、假设、想象、预测、联想、质疑、推理、判断、确认等方法。吴老师强调,读文读书,都要找到“这本书”或“这篇文”的特殊性。随后,吴老师以《鸿门宴》《离骚》《乡土中国》《红楼梦》等为案例展示如何实现从教到学的转换。


深度学习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此次活动开展了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实践,回应阅读教学改革,指导老师们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和设计。期待龙华高中语文老师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研究,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