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响应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倡导,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培养玉德雅行、情意相鸣的君子少年”的育人目标的引领下,为赋能“双减”,更好地落实广州市黄埔区玉鸣小学以中医药文化作为创建特色校园的目标,依托中医药文化资源,联合家校社三方合力,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特色建设,先后建成了具有玉鸣特色的百草园、中医药文化展示角、中医药文化长廊等。
百草园是学生亲近自然、感受中草药文化的乐园。在学校教学楼的平台空间、操场四周、菜园等可以绿化的地方种植一些常见的、没有危险性的中草药,让学生在这里松土、撒种、浇水、施肥、除草、采摘,通过观察、记录、体验,近距离地走近中草药。
将学校后门的风雨长廊建设成为中医药文化长廊,呈现中医药文化发展史、岭南中医药文化发展史、古代和现代中医名家、岭南中医名家、常见中医药的功效及禁忌、学校中医药文化开展情况介绍等。
将学校教学楼一楼大厅的墙壁及角落打造成固定的中医药文化展示角,墙面上可以张贴学生自己创作的中草药美术作品、中草药标本或书签,角落可以呈现学生自己种植的中草药盆栽、制作的中草药香囊等,既展现了学生的作品和成果,又彰显学校的中医药文化品牌。
【中医药文化进课堂】
学校成立了中医药课程研讨小组,邀请中医药文化教育专家来校,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发主题鲜明的中医药文化课程,全面活化课堂,实现学科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玉鸣小学的科学老师将中医药知识融入到课堂中。通过讲解历史典故、感受药食同源、制作香囊或艾条、“巧手治未病”等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诠释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一年级讲授《校园里的植物》时,学生除了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特征、名称和生长地点之外,进一步学习这些植物的药用价值并带领学生到百草园里认识这些药用植物。学生在中草药的种植、培育、观察中,培养了劳动能力、劳动精神,提升了劳动智慧,感受劳动之美、中草药之美和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又如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不同的季节》,主要内容是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地球生命带来怎样的影响?老师进一步引出中医学重要理念“天人相应”,人体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应顺应自然规律,身体的阴阳、气血才会平衡,少生疾病。
【中医药文化进课间】
“中医药文化进玉鸣”校本课程十分注重中小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学校与相关企业和研究协会合作,针对少儿活泼好动、学习久坐和用眼疲劳等情况,精心改编少儿版健身操,将“五禽戏”中的经典动作“虎扑”“鹿抵”“熊运”“猿摘”“鸟飞”等符合少儿行为表达、具有趣味性的健身招式,编进少儿版健身操中,激发孩子们对太极等中医中药文化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养生健体的价值理念。
【中医药文化进社团】
玉鸣小学组建了中医药文化社团,以大队部和中队两个层级展开,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熏陶、体认活动。活动包括:讲古中华十大名医和岭南名医,体会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感知中华名医的妙手仁心;讲解玉鸣中医药文化长廊,组织中医药文化知识竞赛,选拔十大金牌讲解员;招收“百草园”综合实践基地成员,从辨认、种植、观察等多角度入手,积累种植和观察日记,践行中医药文化;鉴赏常见的中草药,绘制玉鸣“百草园”的特色中草药图鉴;荟萃中医药文化曲谱,搜集整理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诗词、民歌和剧目等,进行创意的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诗词小报、诗配画、民歌传唱和剧目欣赏。
【中医药文化进社区】
中医药文化课程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认同、认可和支持。学校利用智慧网络,创设家校共育平台,联合社区,加快中医药文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支支中医药文化传承小分队成立。学生们认真讲好中医药故事,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践行中医药养身方式。通过在岗位上锻炼,在活动中收获,学会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中医药文化作为传统国粹,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玉鸣小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学的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传统文化蕴含的思乡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等要求,希望通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整合资源,打造立体的课程化体系与特色,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了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发扬光大,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之成为传承和弘扬祖国医学文化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