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学科课程标准落实,引领一线教师和教研员贯彻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精神。2022年9月27日下午,我所与重庆南岸实验区、鄂尔多斯东胜实验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高中思想政治、义务教育语文、中学历史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启动会。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莫景祺,南岸区教委副主任江洋、东胜区教体局副局长闫利军、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杨旭红、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李小兵、东胜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贾小梅等领导同志,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煜晖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石芳副教授等四个学科共21位专家出席会议,两个实验区四个学科教研员、一线教师17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教材研究中心负责人主持。
启动会上,莫景祺副所长指出,开展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研究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形势、落实教育部新要求和实现课程教材研究所新职能的重大举措。为此,要处理好“五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机遇与挑战的关系。实验区要把握好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刚刚颁布的关键时刻,教材所推进课程标准实验研究的难得机遇,借助外部专业力量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二是要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开展课程标准实验研究,实验区是内因,教材所和专家团队是外因,要取得预期效果,实验区要发扬主动精神,要明确自己解决什么问题,找好突破口,以点带面,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材所研究人员和专家要发扬服务精神,根据实验区需要,积极指导和帮助,使内外形成合力。三是要协调好各实施主体间的关系。课程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方力量,围绕课程落实,从不同角度发力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要明确各方责任,建立各实施主体参与、职责明确、上下联动的共同体机制。四是要处理好学习与实施的关系。开展课程标准实验研究,要深入、整体、准确、全面地理解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同时要特别注意在“做”中不断加深理解。五是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促进干部和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开展实验研究的初心。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不忘初心,坚持问题导向,解决课程实施中的真问题,久久为功,实现预期目标。
我所中小学教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艳芳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工作方式、预期成果和组织保障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研究方案。各学科专家组长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对高中思想政治、义务教育语文、中学历史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研究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实验区的推进方式和结果的凝练等方面做了重点说明。
南岸区教委副主任江洋、东胜区教体局副局长闫利军对教材所前期扎实调研的工作作风给予充分肯定。江洋副主任表示,与教材所的三期合作,以重点课题为抓手,以项目群的方式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南岸整体教学质量。开展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研究,将为新课标新课程的落地落实,统筹谋划区域课题的再孵化,发挥学科驱动、专业支撑、服务引领的作用。南岸实验区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将组建团队,大力支持和配合学科专家团队开展实验研究,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争取做出学科典范,获得本土经验。闫利军副局长表示,将以“四个强化”为抓手积极开展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组建工作专班,统一思想,协同互动,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线路图,定期开展研讨,按期推进落实。二是强化系统研究,参与项目的教研员和各学校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在研究和学习上下功夫,在融合与实践中求提升。三是强化提炼总结,要及时总结,不断反思,提炼形成项目培训手册,案例及研究报告,教师培训材料等成果。四是强化交流互通,积极加强与其他实验区的交流互鉴,确保项目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杨旭红、鄂尔多斯东胜区教研中心主任贾小梅分别发言,表示会努力抓住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分别以两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研究为抓手,促进学科研究队伍建设,进而带动、辐射其他学科,促成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为实验区建设贡献南岸和东胜经验。之后,两个实验区的教研员和校长代表分别从区域和学校层面介绍了学科课程标准实施现状并提出明确指导需求,对项目研究表达了殷切期望。
最后,中小学教材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天的会议是项目的正式启动。10月份是“主题调研月”,四个学科专家团队将会以线上、线下等各种形式与实验区展开持续、深入的调研,为后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研究打下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