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校家社协同创新育人研究,2023年10月19日,首届校家社协同创新育人成果展示交流现场会在山东潍坊召开,会议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潍坊市教育局、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承办。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江嵩,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副总编辑任怀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副处长王红叶,潍坊市副市长、潍坊市工商联主席陈端梅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发布“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城市模型,做好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政策解读,总结交流校家社协同育人研究的先进经验,现场观摩潍坊市校家社协同育人成功案例展开,来自成都市锦江区等24个实验区的近4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江嵩副所长为大会做开幕致辞,他指出,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高度重视并在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党组的决策部署,在实验区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创新育人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大力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研究。目前参与项目的24个实验区研究扎实,取得了丰硕成果。教材所总结出的主要经验是“四个坚持”,坚持顶层设计与专家引领结合,坚持实验区与项目校点面结合,坚持专题研究与教师研修结合,坚持优质资源供给与经验推广结合。
江嵩同志还为下一步继续全面深入推进校家社协同创新育人工作、积极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提出了要求,他强调,各实验区要坚持立德树人,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共育机制;坚持研究先行,强化示范引领。持续深化校家社协同创新育人实验研究,让每个实验区、每所项目学校都能形成具有区域和校本特色的成熟共育机制。
会议首次发布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城市模型,该模型以“政府主导、专业引领、课程推进、主体联动”为核心内容,最终指向孩子受益。城市模型的发布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潍坊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借鉴、可传承的通用模型,为各区域、学校推进校家社协同共育提供了“标准答卷”。
会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洪明做了题为“构建良好育人生态——《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解读”的主旨报告,从协同育人的关键问题、基本要求、如何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如何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等方面对政策做了深入解读。各实验区、项目校的代表也就自身的典型经验在会上做了分享。
会议还组织与会人员进行现场学习,观摩了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潍坊高新区东华学校、潍坊奎文区家长学校的校家社协同育人优秀案例,与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在实验区分组讨论交流环节,幼教组、小学组、中学组、区域组的代表分别就项目推进的经验做法与下一步研究工作做了汇报交流,教材所组织专家分别对其做了点评指导,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最后,课程教材研究所专题中心主任张广斌进行大会总结,他指出,推动校家社协同创新育人研究工作是教材所落实教育部中心工作的重要体现,本次会议以多元化形式展现了校家社协同创新育人项目三年来的研究成果,挖掘、梳理、推广了一批优秀案例,期待有更多的典型经验被推广、复制。各实验区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开展协同育人的系统深入研究,提高思想认识,扎实做好项目;坚持研究先行,强化示范引领;重视实践探索,凝练典型经验,推动校家社协同创新育人研究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