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受中国教育学会邀请,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以下简称教材所)主办,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教研专题分论坛顺利举行。本次分论坛的主题为“推动教研创新发展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研部门代表、部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校长、部分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校长,共计300余人现场参加本次论坛,线上观看113万人次。
论坛由教材所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进、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赵诗辉主持,共设置教研的挑战与应对、教研的理论与实践、教研的转型与创新三个单元,通过专题报告、案例分享、圆桌对话等方式,邀请权威专家、省市级教研部门负责同志,共同探讨教研工作如何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助力。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先生围绕“中国为什么要有教研”“教研的价值和意义”作主旨报告。顾先生指出,在课程改革初期,面对重重挑战,教研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化身专业研究者、引领者、指导者,为教师提供多元教学改革策略,有力推动了区域基础教育改革。顾先生寄语教研工作者,要持续提升专业水平,不断学习把握教育规律,深研课程改革要求,提高专业素养,深入基层了解中小学教师需求,与教师携手共研、共同成长。
教材所党委委员、副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刘月霞就“教研的现状与发展”作主旨报告。她谈到,教研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和优秀经验,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传统优势。当前,教研虽然在工作体系、体制机制、队伍建设、保障体系等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但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征程中,教研必将承担更为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继续坚守70多年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努力讲好“中国教研故事”。
随后,教材所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何成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原主任徐淀芳等专家先后围绕“中小学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在守正创新中开创教研新时代”“好教学,什么样?”“教研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作专题报告。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院长沈旭东、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张菊荣分别就“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强化了学科实践吗?”“基于实证的学校日常教研:从主题选择到成果凝练——以课堂观察研究为例”作案例分享。
圆桌对话由教材所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进主持。天津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赵诗辉、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研室主任董洪亮、贵州省教科院院长左泉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滕春友围绕教研如何在实现课程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更好发挥作用,教研的转型与创新发展,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四省份的新举措、新突破、新成效等话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持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面前,教研工作的专业支撑作用愈发重要和凸显,在此背景下举办本次教研论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将为教研的进一步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