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先识字后学拼音的写字指导应对——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写字要求变化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04-29

今年9月1日起,全国新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开始使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教材改变了先学拼音再识字的学习顺序,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以识字单元开篇,从学生熟悉的汉字入手,清楚地定位了拼音和识字的关系,是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作为书法教学研究者,我更加关注的是这样的编排带来了哪些写字要求的变化,以及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应以何种策略应对,使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得到切实加强。

一、统编教材在写字内容及安排上有哪些变化?


笔者把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下称“统编教材”)与原来在全国使用范围较广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下称“旧版教材”)起始识字单元有关写字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对比,发现统编教材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编教材起始单元为“识字”,从第二课开始要求书写“会写字”,旧版教材起始单元为“汉语拼音”,要求会写汉语拼音字母,没有书写汉字要求。统编教材先识字的安排符合学生原有的借助口语经验来认识字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先形成对语文的初步感知,再接触作为工具的拼音,调动语文学习兴趣。

二是统编教材“识字”单元要求会写17个汉字,旧版教材第一个识字单元是在汉语拼音之后的“识字(一)”,要求会写14个汉字。旧版教材中的汉语拼音单元也有识字要求,但不要求书写。

三是对比两个版本教材第一个识字单元的书写内容,统编教材的17个“会写字”涉及“横、竖、撇、捺、点、弯钩、提、横折、竖折、撇折”十个独立笔画和复合笔画(图1);旧版教材“识字(一)”14个“会写字”涉及独立笔画“横、竖、撇、捺、点”,不含复合笔画(图2)。

四是统编教材中写字练习设计为描红练习两个,临写一个,笔顺跟随呈现在练习格上方(图3)。旧版教材中的写字练习首先是笔顺跟随描红,整字描红一个,而后是临写练习(图4)。


二、统编教材的变化给教学带来什么?


通过两个版本教材起始识字单元写字内容和写字要求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变化。

1.使用统编教材,学生写字“零起点”

旧版教材的编排是先学拼音。拼音学习中有少量识字要求,但书写要求只针对汉语拼音的字母和音节。拼音单元学习时间大约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学生在入小学学习的第一月中,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在四线格中书写汉语拼音字母和音节,学习正确执笔,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形成初步的占格意识,并通过书写汉语拼音字母中的横、竖、弧等线条,锻炼了控制铅笔的能力,为“识字(一)”单元学习书写汉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统编教材第一课为入学教育,第二课开始学习书写“一”“二”“三”三个汉字,虽然与旧版教材“识字(一)”中的“会写字”基本一致,但此时学生的书写基础却与使用旧版教材时不同。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发育还不成熟,学龄前“多认字少写字”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幼儿园教育中多不涉及书写训练,而且学生未经历小学入学第一个月的汉语拼音书写训练。因此,教师要注意对使用统编教材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开始学写“一”“二”“三”时,还不会正确执笔,不认识习字格,不能稳定控制铅笔,可谓真正的写字训练“零起点”,在指导中要注意写字训练的基础性。

2统编教材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起始阶段写字量加大,书写难度有所提高

与旧版教材相比,虽然统编教材在一年级上学期要求掌握的会写字还是100个,数量没有增加,但统编教材把写字提前到9月开学之初,而且“识字”单元要求书写的汉字数量增加至17个,涉及的笔画数量10个,其中不乏“弯钩”“撇折”等书写训练难点。可见在学生写字训练的初始阶段,写字量加大了,书写难度增加了,写字练习的整体要求有所提高。

3统编教材写字重视描红练习,提倡准确临写

相比旧版教材,统编教材中写字练习设计有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旧版教材更为强调按照规范笔顺把字写正确,写字练习以按照笔顺把笔画拆解后的笔画描红为主,整字描红少。统编教材的写字练习中,笔顺跟随上移至练字格外,单字练习数量减少为3个,采取先描红再临写的练习方式,增加了整字描红的数量。可以看出,统编教材倡导写字练习贵在精,不在多。而且不但要按照规范笔顺把字写正确,还要通过描红练习体会笔画和结构特点,再结合少量临写,争取把字写得更像范字,力求美观。


三、多策略应对变化,强化书写指导


面对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写字要求的变化,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学生的学习实际,正视新入学的小学生年龄小、手部肌肉易疲劳,写字实践少、缺乏写字经验等现实困难,准确把握统编教材要求,注重写字教学策略的研究。

1突出基础性,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

考虑到小学一年级新生写字“零基础”的学习实际,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指导写字练习之初,要重视写字姿势、习字格的认识、观察方法、控制铅笔等技能的传授与训练,为小学阶段写字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汉语拼音书写指导不同的是,指导书写汉字首先要认识“田字格”,而且对于没有汉语拼音书写基础的学生,初学写字控制铅笔能力弱是书写的一大障碍,要加以强化训练。教师指导新入学的小学生写字,不要怕慢,避免生硬讲解,而且应整合多种知识于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实践逐步提高控笔、识格能力。

相对于楷体字笔画来说,水平横线、垂直竖线无疑更容易写出。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铅笔描画田字格横中线、竖中线;进而增加难度,让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施画与横中线、竖中线平行的直线。还可练习画斜线,画长短不同的线,画带有弧度的线等。这样的练习不牵扯汉字字形,而且变化多、有趣味,易于学生接受,既锻炼了执笔稳定性,又强化了田字格的认识,不失为一种写字入门练习的好方法(图5)。

2更加关注写字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的写字训练,要着眼于为学生一生的书写打下良好基础。书写习惯的培养本就是一年级写字训练的重要任务。小学生一入学就开始拿笔书写汉字,他们会遇到缺少经验、汉字字形掌握困难、易疲劳等难题。即使学生已经知道并实践过正确的执笔和坐姿,但由于生理、心理原因,坚持正确书写姿势的时间会比较短。因此需要教师严格要求、多手段激励,不断强化,方可使正确书写姿势得以固化。同时,良好的写字习惯还包括认真观察范字、准确临摹的习惯。《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教学建议”中详细解读了如何“临摹”。“临摹过程包括读帖、摹帖、临写、比对、调整等阶段”,因此在写字之初,就要引导学生在书写前认真观察,书写后仔细比对范字,再加以调整练习的临摹习惯,提高临写质量。有的老师在课堂中提出了“一看二写三对照四改正”的四步练字法,若加以指导落实,对学生高水平临写,形成“意在笔先”的书写意识,必定会起到重要作用。

3适当增加写字时间,保证练习质量

在以往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经常可以在写字练习时听到老师的催促声“加快速度”“谁还没写完”……其实,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本就需要充足的练习时间。统编教材使用后,学生学习汉字书写时间提前,写字初期需掌握的字数增多、难度加大,因此更需在教学中保证写字时间。这是学生正确、高质量书写的保证。首先,练字时间充裕,学生才可能降低书写速度,提高笔画书写质量;其次,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观察范字、比对校正,有助于准确临写。

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容易疲劳,因此增加写字时间,不应理解为增加单次书写时间,而应提倡少量、多次的练习,保证练习的质量。建议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设置固定练字时间,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持久坚持,必会结出硕果。

4细致指导,高效练习

写字练习在精而不在多,为了提高练习效率,需要教师根据学情精心设计指导策略。观察范字是学生写字的第一步,也是指导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指导观察重在方法的传授,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养成良好观察习惯,就拥有了写好字的“金钥匙”,一生受益。在观察指导中,教师要从观察方法的指导入手,结合具体字训练观察的准确性。观察范字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同时借助习字格中的辅助线为笔画定位,引导学生关注笔画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些教师在指导写字时抛开整体,忽视笔画之间的关系,一个笔画、一个笔画地分解示范讲解,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字形印象,也不利于揣摩结构规律。

在学生练字之初,习字格是他们为笔画定位的好帮手,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格中的辅助线指导学生找准笔画位置,把字写端正。但是字在习字格中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例如“手”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定位就不是唯一的。书中范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是长横穿过横中线向右上倾斜(图6-1),如果学生把“撇”写低了些,而长横还要强行在横中线上方收笔,就会造成纵向间距过小,字形拥挤(图6-2)。其实只要长横处于横中线附近,同时三横距离均匀,“手”的结构就会比较美观(图6-3)。所以指导“手”字时,首先要指导学生关注长横和弯钩在字中的突出作用,以及笔画间距的均匀特点,再借助横竖中线找到长横和弯钩的大体位置,最后关注平撇和弯钩这两种首次出现的笔画写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写字教学上要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教师范写尤为重要。范写可以直观地展示用笔过程,提示学生书写中需注意的笔画起收方法、行笔轻重等问题,是指导笔画书写的好办法。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整字的范写,强调笔画位置和笔画关系,帮助学生抓住结构特点。范写也是重要的评价手段,学生临写出现问题时,教师可抓住时机,针对问题进行集体或个别性范写,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个性化的帮助。建议教师指导写字时最好和学生一样使用铅笔,抓住时机多范写。为了呈现高水平的范写,也需要执教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书写水平,范写力求准确、熟练、美观。

(金梅,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书法研修员。)